最新消息

We‧Media,資訊年會談「我們」共創的媒體

記者黃吏玄/報導

本屆年會海報。(圖片來源/活動官網)

     由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舉辦的年度論文研討會,2016年11月19日於交通大學(交大)六家校區舉辦,這已是第六年在交大六家校區舉辦,提供國內傳播與資訊相關領域的學者與學生一個一年一度進行討論、觀摩交流的舞台。研討會總召、交大傳播科技系(傳科)研究生總召張育祥指出,今年參與的人數大約250人,在規劃上,相較於以往只有3個場次,這次又新增一個時段,除了傳統的論文發表與專題演講外、還有2個場次為純教授組成的論壇性質,性質更為豐富。今年年會主題「We‧Media」延續去年的主題「群我傳播」,強調行動網路、社群網路中個體與群眾共同組成的媒體內容,並邀請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榮譽教授Stephen Lacy演講關於現今媒體的的群我共構現象,與收費與否背後隱含的社會成本。

免費、群我 新興媒體與背後的隱含成本

     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是由Stephen Lacy教授帶來的專題演講:We Media, Me Media, Free Media, Fee Media。演講引言人由現任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彭芸擔任,介紹自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在傳播學界具重要地位的Lacy。Lacy除了多達一百份的期刊論文發表、六十餘份研討會論文,也曾撰寫4本書籍,獲獎無數,也曾擔任高達六十多組博、碩士學生論文委員會的指導教授或口試委員。

Lacy的演講探討媒體今昔的脈絡與背後的隱藏成本。(圖片來源/黃吏玄攝)

     Lacy的演講先講述媒體現今的功能與失能,雖然人類擁有自由意志與選擇權,但媒介傳播卻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媒體內容多是用以說服受眾,例如美國總統大選中,多運用了情緒與身分認同來煽動群眾。Lacy並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帶出雖今時多項媒體是免費的,背後卻隱含多項社會成本。最後以社群媒體「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的特性,提醒聽眾,不論是接受新舊媒體的資訊,我們都需要多方思考、懷疑並省思,才不致迷失在龐大的訊息之中。

媒體新架構 傳播無遠弗屆

     資訊社會研究會祕書長、政治大學(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林日璇表示,去年的主題是群我媒體,因在社群網路興起的年代,每個個體都可能是傳播的平台,而這次延續這個觀念,現今媒體由「群」與「我」共同創造,例如遊戲直播(game streaming) 除了播出遊戲遊玩過程,觀看者的留言與互動也是表演的一部份,這個由雙方連結形成的龐大媒體內容,就是這次的主題「We,Media」。這樣的主題貼近生活,會中發表的論文也朝這個脈絡漸進,包含時下最流行的Pokemon Go!、社群網路、遊戲直播、Instagram與交友軟體等,並從社會影響、人際關係、情緒操縱、救贖心理與新舊媒體衝突等多方切入,豐富的觀點交會與研討,帶給與會人思想的刺激與省思。

論文發表人討論和生活十分相關的手機遊戲的忠誠度。(圖片來源/黃吏玄攝)

     目前就讀政大傳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的黃馨儀表示,身為一名研究生,觀看這場年會的角度與以往在大學生時期的走馬看花不同,會更加注重論文的發表形式與技巧、簡報的製作與觀念的解析。雖然大家的研究方向與題目都不同、使用的觀點與理論也不盡相似,但是透過觀察發表人如何解說讓台下聽眾輕易的理解,也有很大的收穫。交大傳科系大三的曾婕茵表示,透過參與年會,學習到很多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比如她平常沒有玩線上遊戲的習慣,但是透過聆聽不同的演講與論文發表,開闊自己的的視野,並理解許多自身觀點以外的事物。

知性對談 活動圓滿落幕

     資訊科技對於人類社會與個人的多方面社交與生活發展都造成極大之改變。資訊年會今年邁入第13屆,旨在將各地的優秀傳播與資訊人齊聚一堂,在知識交流與相互激盪中得到新的啟發,未來更期許能夠進行更多跨領域的多方、多元交流與學術合作,一同在資訊社會的學術討論中,獲得成長與茁壯。交大傳科系主任黃靜蓉表示,研討會本身是個傳承的象徵,也期許未來能夠這個延續討論和激盪火花的平台。本屆研討會在知性的相互切磋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