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規劃

課程規劃

 

碩士班課程的設計不同於國內的其他傳播碩士班,我們強調有效率的專長學習,讓同學在兩年的學習時間內培育紮實的研究能力,以及明確的專長特色,僅有兩門研究方法為必修課程,其餘均為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呼應本系特色與傳播科技趨勢,建立「互動行銷與設計」與「流行文化與科技」兩個專長課程群組。

 

【互動行銷與設計群組】

以互動媒體、行銷傳播、互動設計等領域為課程內容核心,訓練目標為具備數據分析、行銷、設計能力的管理人才。

 

【流行文化與科技群組】

以流行文化、科技與社會、多媒體整合創作等領域為課程內容核心,訓練目的為具備分析傳播科技的文化與社會影響、政策與產業趨勢、創新媒體實作等整合能力的專業人才。

 

每個群組分別規劃九到十門專長課程,供同學選擇其中一個專長進行重點學習,但同時需要選擇另一個專長群組的少數課程,以適當兼顧知識廣度。

碩士班修課課程表(111學年)

 

 

選修

選別 類別 課程名稱
先修 先修課程 統計學
必修
(6學分)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傳播量化研究方法

傳播質化研究方法

專業選修
(15學分)
專業選修分為兩個群組,學生需選擇其一為主修群組,修習12學分,另一群組修習3學分。

互動行銷與設計

Interactive Marketing and Design

互動行銷與設計

傳播與社會設計

人機互動與使用者研究

電腦中介傳播

健康風險傳播:新興媒體科技的應用

大數據分析:文字探勘

傳播科技產業研究

社會網絡研究

社交媒體與傳播研究

數位行銷

新興媒體心理學研究

公關與危機傳播

傳播數據分析

流行文化與科技

Popular Culture and Technology

流行文化與科技

遊戲文化與實驗

虛擬攝影棚與數位電視

流行文化與全球傳播

參與式傳播與媒介變遷

傳播科技選擇與採用:理論、實務與政策

科技、情感與性別

視覺文化與美學

數位媒體實驗

傳播政治經濟學

媒體消費與流行文化

選修

研究實習(1學分)

畢業學分 27學分

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15學分及自由選修6學分。

備註

1. 先修課程: 統計學 大學已修習者,入學開學內一周,須提出課程免修申請。 大學未修習者,須補修大學部統計學。不列入畢業學分計算。

2. 必修課程:2 門,6 學分。 研究方法:傳播量化研究方法、傳播質化研究方法。

3. 專業必選:15 學分。 專業選修分為兩個群組,學生需選擇其一為主修群組,修習 12 學分,另一群 組修習 3 學分。

4. 大學非傳播相關科系背景之碩士生,須加修碩士班課程 3 學分或下修大學部課 程 6 學分。 下修之大學部「統計學」可納入補修學分計算。大學部補修學分,不列入畢業 學分計算。

112學年度修課規定

修業規範

第一條   

本規章依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研究生學位授予作業規章訂定之。

第二條    

依據本校碩士班甄試招生或入學考試規定,經傳播與科技學系(以下簡稱「本系」)碩士班錄取者,得進入本系碩士班修讀碩士學位。

第三條 

本系碩士班之修業期限,一般生為二至四年,在職生為二至五年(以上均不含休學期間)。碩士班研究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限

第四條 

本系碩士班畢業學分27學分。27學分中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15學分以及自由選修6學分。專業選修課程分為「互動行銷與設計」、「流行文化與科技」二群組,學生須擇一為主修,選修12學分,另一群組選修3學分;自由選修6學分。大學非傳播相關科系背景之碩士生,需加修碩士班課程3學分或下修大學部課程6學分。大學部補修之學分,不列計入畢業學分。

第五條 

碩士生入學前三年內(含)曾修本系碩士班開設課程且該課程成績達80分以上者,可據以申請抵免學分,抵免學分數上限為9學分。於入學後第一學期開學一星期內檢附成績單,向本系提出申請。

第六條 

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與碩士生互動:
一、碩士生於入學一年內擇定指導教授,並提出書面申請。
二、指導教授須為本系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若有共同指導,其中一人必須為本系專任教師,且須經本系同意。
三、碩士生於就讀期間,如擬終止論文指導關係或更換論文指導教授,應以書面文件向本系提出申請,並於通知原指導教授及完成各項交接事務後生效,無須經原指導教授同意。
四、指導教授欲終止指導關係,應以書面文件,向本系提出申請,審查結果由本系通知碩士生。終止指導關係後,系上得協助碩士生另覓指導教授。
五、碩士生依本規章申請終止論文指導關係或更換論文指導教授時,在原指導教授提供原始構想或概念及受指導下所獲得之研究成果,須經原指導教授同意,始得作為學位論文。

第七條 

碩士學位候選人需以下列方式取得8點點數,方獲得候選人資格:

一、發表論文於國內、外期刊者,第一作者獲得全部點數,第二作者為第一作者點數的一半,第三作者為第二作者點數的一半,第四作者及以上不計點,點數採計如下:

  • 1) 發表於科技部中列第一級期刊(含SSCI、TSSCI)者,採計點數為12點。
  • 2) 發表於科技部中列第二級期刊者,採計點數為10點。
  • 3) 發表於科技部認可之期刊者,採計點數為8點。

二、發表論文於校內、外學術研討會:

  • (一) 以全文投稿本系認定之國內外重要會議(會議名單由系公告),或接受率為50%(不含)以下之其他研討會獲接受者,單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以8點計,第二作者以4點計,第三作者以2點計,第四作者(及以後)不計點。
  • (二) 以摘要投稿(一)所列會議獲接受者,單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以6點計,第二作者以3點計,第三作者以1點計,第四作者(及以後)不計點。
  • (三) 以全文投稿其他研討會獲接受者,點數比照(二)之規定計;以摘要投稿者,點數再減半計。

三、系內論文審查:

        • (一) 碩士生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得申請系內論文審查。
        • 1) 修業滿一年(含)以上。
        • 2) 已投稿一次以上校內、外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於申請時出示投稿紀錄與投稿論文。
        • 3) 不得以投稿過之同一篇論文申請系內審查。
        • 4) 申請審查之論文格式比照一般學術研討會,字數在一萬五千字至二萬字之間。
        • (二) 碩士生提出系內論文審查申請,經初審符合資格後,由系主任組成審查委員會,成員為系主任及指導教授以外二位相關專長專任教師。審查委員會指定二名相關專長之評審進行匿名審查,其中至少一名為校外評審。
        • (三) 審查標準與流程比照一般學術研討會,平均成績80分(含)以上為通過,以下為不通過。如二位評審給予成績落差20分以上,審查委員得另尋第三位評審進行審查,最後成績以三者分數平均計算。
        • (四) 參與系內論文審查,為單一作者或第一作者,獲通過者,以8點計。如有二人或以上對於同一論文計點,則第一作者以6點計,第二作者以4點計,第三作者(及以後)不計點。
        • (五) 碩士生申請系內論文審查原則上以一次為限,惟審查結果未獲通過者,得於修業期滿前,以不同論文再申請審查一次。

        四、任一作者之同篇論文不可採用一種以上的方式重複計點。

        五、申請研討會與期刊點數採計時,需填寫點數申請表,並以當學年提出申請為限。

        第八條 

        本系碩士班學生完成必修課程,獲得應修學分數,取得碩士學位候選人資格,在指導老師同意下提出論文,得申請碩士學位考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且繳交論文紙本後,即符合本系碩士班畢業規定。當學期結束才可完成碩士學位必修課程及應修學分數者,若提出論文,經指導教授同意,得提早舉行碩士學位考試,俟課程完成並獲得應修學分數後授予碩士學位。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課程者,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認。

        第九條 

        本系碩士班之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置委員三至五人,且校內外學者專家對該研究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符合以下資格之一者:
        一、 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經系務會議認定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經系務會議認定在學術上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前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第十條 

        本系碩士學位考試,以口試行之,必要時亦得舉行筆試或以視訊方式進行,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至遲需於考試日前兩週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方得舉行。

        二、論文考試舉行前,應完成論文原創性比對報告並供考試委員參考;於論文考試結束後,由指導教授於學位考試成績資料表簽核確認。

        三、口試以公開舉行為原則,須於事前公佈口試時間、地點及論文題目。

        四、學位考試委員應親自出席委員會,不得委託他人為代表,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至少應有委員三人出席始得舉行,其中至少一名是系外委員。不符合規定者不得舉行考試,已舉行者其成績以不予採認。

        五、學位考試委員會,由單位主管指定委員一人為召集人,但指導教授不得兼任召集人。

        六、論文考試成績,以B-(百分制七十分)為及格,A+(百分制一百分)為滿分,並以出席委員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但碩士學位考試有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委員評定不及格者,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論,不予平均。

        七、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修業年限未屆滿前申請重考,重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八、論文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經學位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學位考試成績以零分登錄且不得重考。

        第十一條 

        論文通過口試者由口試委員明示論文修改方向及要點,做為學生修改論文之依據,學生修改論文後應提交論文審查,論文審查至少須經三分之二考試委員同意始為通過。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第十二條 

        學位考試通過後,學生應於考試當學期繳交「學位考試成績資料表」至註冊組,第一學期需於1月31日前繳交;第二學期需於7月31日前繳交。

        學位論文紙本之繳交期限為舉行學位考試日的次學期開學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逾期未繳交論文紙本且未達修業年限者,次學期仍應註冊。

        修業年限屆滿者,未於年限屆滿當學期繳交學位考試成績資料表或未於次學期開學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前繳交紙本論文,應予退學。

        第十三條 

        本系碩士生在規定修業期限內未能通過學位考試或未能完成應修課程者,應令退學。

        第十四條 

        本規章由系務會議訂定,經院課程委員會及校級課程委員會審查,再送教務會議核備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國內外重要會議名單

互動式創新媒體微學程

學程概述與目標

當AI與虛擬互動科技快速發展並引領著未來的生活型態下,數位媒體傳播也將無法再以單向傳播的方式進行,具有能夠與閱聽眾互動的新形態互動式媒體,才能於未來AI與元宇宙的世界中達到傳播的效果。

本微學程為「精進型」微學程,主要是為傳科系以外的學生設計,目標在於訓練學生互動式媒體的敘事能力,並且熟悉與運用Unity 或 Unreal 等互動式創作軟體,以發展具有創意與互動功能的新形態數位媒體內容。

微學程科目表

科目名稱 學分數 選別
說故事與敘事方法 3 必/選修課程
虛擬影棚製作 3 必/選修課程
創新創意媒體實驗 3 必/選修課程
動態影像創作 3 必/選修課程
劇情影像創作 3 必/選修課程
數位影像設計 3 必/選修課程
互動設計體驗與傳播 3 必/選修課程
沉浸式體驗創作與應用 3 必/選修課程
傳播科技專題:3D 雷射掃描與影像建模 3 必/選修課程
推測設計、科技與社會 3 必/選修課程
互動式影像創作與運用 3 必/選修課程
 

選讀說明:本學程需涵蓋至少9學分:必/選修課程6學分及總整課程3學分。

必修課程

 

 

科目名稱 學分 原課程
傳播科技與社會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3 傳播科技史概論
傳播寫作
Writing for Communication
3 傳播基礎寫作
影音原理與製作
Audio/Video Application & Production
3 基礎影視製作
創意與設計
Innovation and Design
3  
數位影像設計
Digital image design
3 傳播科技工作坊
統計學
Statistics and Statistical Computing Language
4  
人機互動概論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3 互動設計概論
基礎網頁設計
Web design
3  
傳播過程與效果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3  
傳播研究方法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3  
影音新聞實作
Video News Production
3  
媒體文化與社會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3  
媒體實習(上)
Media Internship(I)
0  
整合數位媒體實作
Digital Media Practice
3  
媒體實習(下)
Media Internship(II)
1  
整合媒體專題實作
Digital Media Practice
3 整合數位媒體專案
畢業專題(上)
Final Year Projet(I)
2  
畢業專題(下)
Final Year Projet (II)
2  

輔系科目表

110學年度輔系科目表(Academic Year 2021)

科目名稱

Course Name

學分數

Credit

選別

Type

備註

Note

傳播科技與社會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3

必修Required

 

傳播過程與效果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3

必修Required

媒體文化與社會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3

必修Required

人機互動概論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3

必修Required

傳播研究方法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3

必修Required

選修課程

專業模組A

媒體創作

專業模組B

策略傳播

專業模組C

數位設計

綜合專業課程

紀實採寫與敘事(3)

劇情影像創作(3)

故事與敘事方法(3)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3)

全球流行文化(3)

虛擬影棚製作(3)

整合行銷傳播(3)

媒體管理與創新(3)

社會網絡分析(3)

說服傳播(3)

新科技與組織傳播(3)

公關策略與媒體企劃(3)

動態影像設計(3)

3D虛擬創作(3)

使用者經驗研究法(3)

媒體心理學(3)

新興傳播科技專題:社交媒體與傳播(3)

傳播科技選擇與使用(3)

傳播環境與問題分析(3)

媒體素養企劃與實作(3)

文化行動與傳播(3)

傳播科技專題(3)

多元文化與傳播(3)

視覺美學與分析(3)

廣播原理與製作(3)

社會運算(3)

須選擇一模組主修,選修課程至少3門(6選3),合計9學分。

綜合專業課程至少2門,合計6學分

輔系學分總計

30學分

※申請資格Requirement: 必須先修過「傳播科技與社會」,成績合格通過。
Before applying the minor Program, you must pass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綜合選修

科目名稱 學分 原課程
多元文化與傳播

Multi-cultures and Communication

3
視覺美學與分析

Visual Aesthetics and Analysis

3 影像美學
社會運算

Social Comupting

3
傳播環境與問題分析

Communicative Ecology Analysis

3 傳播環境分析
媒體素養企劃與實作

Media Literacy: Planning and Practice

3
文化行動與傳播

Cultural Activism

3
傳播科技專題

Issue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3
媒體製作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Digital Media Production

2 數位影音專題

學院核心

科目名稱 學分
客家社會與文化導論

Introduction to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3
客家與傳播

Hakka and Communication

3
初級客語一

Basic Hakka Language(I)

3

跨域學程

本校以「偉大大學Great University」的目標和價值理念為發展願景,肩負追求真理、新知識和人才培育使命。為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建立跨域學習深度,協助學生拓展第二專長, 本校以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所建立的BxA跨學院學位,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課程模組化,利用線上/混合式學習等方式,作為標竿學習對象,提出「跨域學程」。

本校從基本理念上變革,在不延長修業年限與大幅增加修課學分數的原則之下設計「跨域學程」,學生修畢所屬學系及第二專長系所或學院的跨域模組課程(BxA),本校將於畢業證書上加註其跨域專長。

本校「跨域學程」,以畢業學分不增加(或僅有少量增加)的前提下進行,透過彈性學分的設計,搭配系所核心課程的模組化,並以生活學習社群及彈學導師制度為後援,提供學生更大的彈性學習空間,也為國家培育具國際移動力的跨領域人才。

本科系跨域學程之本系跨域模組(30 學分)修畢於畢業證書加註『跨域專長:傳播科技』

傳播與科技學系跨域學程實施要點暨必修科目表

 

詳情請見陽明交大跨域學程網站:
https://cross.web.nycu.edu.tw/

陽明交大跨域學程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ycu.cross.disciplinary/

專業模組課程

傳播與科技學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109學年度(Academic Year 2020)

 

專業模組A: 媒體創作

科目名稱 學分 原課程
紀實採寫與敘事
Documentary Storytelling

3

數位新聞

劇情影像創作
Fiction Film Production

3

劇情片製作
故事與敘事方法
Storytelling and Narrative

3

 

閱聽人與流行文化
Audiences and Popular Culture

3

 

全球流行文化
Global Popular Culture

3

媒體全球化

虛擬影棚製作
Video Production of Virtual Studio

3

3D虛擬影棚製作

專業模組B:策略傳播

科目名稱

學分

原課程

整合行銷傳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3

 

媒體管理與創新
Media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3

媒體管理與企業創新

社會網絡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3

 

說服傳播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3

科技與策略傳播

新科技與組織傳播
New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3

 

公關策略與媒體企劃
Public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3

 

專業模組C:數位設計

科目名稱

學分

原課程

動態影像創作
Motion graphics

3

 

3D虛擬創作
3D virtual creation

3

 

使用者經驗研究法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

3

 

媒體心理學
Media Psychology

3

 

新興傳播科技專題:社交媒體與傳播
Special Topics in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3

社交媒體與傳播

傳播科技選擇與使用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Use

3

傳播科技政策與日常生活

課程規劃

大學部課程目標為建立學生傳播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發展特定傳播專業專長,成為數位傳播時代溝通、創作和分析研究的專才。

 

大學部課程從學習階段來說,區分成三層:

 

在「核心課程」部分,根據最新的傳播學術發展與傳播產業趨勢,訂定三大專長模組(profession modules):

媒體創作模組

訓練目標與未來就業方向:熟練各類媒材表達技巧、具備整合多媒體敘事能力,兼顧人文深度與社會背景知識的專業創作人才。

課程設計重點:各類媒材與整合媒體之進階創作、傳播/社會/文化環境觀察與分析、敘事/表達的創新與實驗。

 

策略傳播模組

訓練目標與未來就業方向:建立行銷、廣告等策略傳播之核心知識,涉入媒體相關產業運作與管理領域,具備對傳播市場動態的敏感觀察與分析能力的專業策略傳播人才。

課程設計重點:整合行銷傳播之相關理論與實作、媒體管理/組織傳播與創新、公關/廣告與媒體企劃等。

 

數位設計模組

訓練目標與未來就業方向:具備數位影像設計與製作的進階能力,結合使用者分析與人機互動理論與方法,可以作為資訊工程與傳播媒體領域間之整合橋樑的專業設計人才。

課程設計重點:動態影像與人機介面設計、使用者經驗分析與研究方法、新興傳播科技趨勢及其社會影響等。

 

大學部傳播與科技學系之課程,以「基礎素養」、「傳播理論」與「傳播技能」等三大領域之核心課程為主,在匯集成為「整合數位媒體實作」之餘,並延伸出「媒體創作組」、「策略傳播組」、「數位設計組」,三大專業模組。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且專業模組需擇一修滿至少9學分。

  1. 必修合計45學分。
  2. 須選擇一模組主修,選修該模組課程至少3門(6選3),合計9學分。專業素養選修至少3門,合計9學分(不包含媒體製作專題)。綜合選修課程可跨越開課年級,惟若開課老師有修課年級或其他先修規定,以其規定為準。
  3. 學院核心課程9學分。
  4. 校共同課程最低24學分。
  5. 其他自由選修32學分(得選修本系其他專業模組課程、綜合選修課程、跨域學程)。
  6. 本系最低畢業學分128學分。

 

2023年入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修業科目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