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簡介

教學特色

當前媒體產業的變遷,社群媒體的興起,網路基礎建設升級,以及智慧型手機普及,帶來的不僅是多媒體整合的科技條件改變,而是所有傳統傳播形式界線的位移與傳播專業知識內涵的創建與重組。為正面迎向此一趨勢,進而領先趨勢,本系擬定教學實施原則如下:

 

1. 課程結構系統化、系列化、階段化與分層化:課程以專業領域或學習性質進行分類和建立群組。並建立學習上的銜接關係,以及基礎、進階與整合的不同層次。

2. 打破慣常的「理論」與「實務」區別:課程不再有理論與實作之分,將所有課程均視為具備理論基礎的實作課。

3. 「問題與解決導向」的課程理念和規劃:所有課程均以問題導向和問題解決為設計理念,從實務應用的角度出發來設計和教學,提高學院知識的實用價值。

4. 強化與傳播實務界趨勢的結合:學院的課程設計與教學,不能自外於業界趨勢。課程設計與教學均適時引入業界最新知識、案例與作法。

5. 兼顧規範與自由的專長訓練:無論是整體課程設計,或是單一課程之內,都能夠兼顧引導規範與自由選擇,亦即提供明確的學習規劃和軌跡,讓學生能夠感覺學習有一定的方向,但同時讓學生能夠有選擇自我專長以及修課方式的空間。

 

在上述原則下,大學部課程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基底課程(一~二年級)、核心課程(二~三年級)、總整課程(三~四年級),循序漸進、串連整合。其中核心課程並彰顯「傳播科技主軸」之特色,設立「媒體創作」、「策略傳播」、「數位設計」三大專長模組,培養同學既博且精的專業知能。 碩士班課程設計則強調有效率的專長學習,讓同學在兩年的學習時間內培育紮實的研究能力,以及明確的專長特色,同時呼應本系特色與傳播科技趨勢,將課程建立為「互動行銷與設計」與「流行文化與科技」兩個專長課程群組(以上大學部與碩士班詳細課程資訊請參見本網站「課程規劃」項目)。

交通位置

 

系所地址:30272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 (竹北校區客家文化學院二樓,HK214)

 

自行開車

 

中山高竹北交流道下→光明六路東→自強南路→經國橋下迴轉至六家五路一段。

 

台灣高鐵+接駁車

 

搭乘至台灣高鐵新竹站 , 再轉乘校車、182公車(收費)、 科學園區巡迴巴士至客家園區站下車步行。

 

台灣鐵路局+接駁車

 

搭乘火車至新竹站 , 轉搭內灣支線至竹北六家站 , 轉乘校車、182公車(收費)、科學園區巡迴巴士至客家園區站下車步行。

 

國道客運

 

搭乘至陽明交大,再轉乘高鐵接駁車至新瓦屋站下車步行。
搭乘至竹北交流道下,再轉乘竹北市免費公車至新瓦屋站下車步行。

 

本校校車

 

至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的中正堂前搭乘本校校車。(校車接駁時間)

問與答

請問傳科系與其他學校相關系所有何差異?

我們是全國唯一的傳播與科技學系,跟國內外傳播科系相較,「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傳播專業訓練」是本系奠基與發展的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
本系所有課程均以當前傳播環境趨勢與重要傳播議題為導向,兼顧理論、方法與實用面向,教學方式力求嚴謹而活潑,並隨時因應外在環境的變遷而進行調整。

本系擁有全台最新穎最完善的媒體製作設備,包括虛擬攝影棚、網路廣播電台、電視導播室及後製中心、實境創客空間等。研究設備方面,我們擁有認知實驗室、媒體文化實驗室及數據與網絡分析研究室等。

我們堅持小班架構與低生師比,以提昇教學品質和學習效果,師生互動也非常密切。我們致力讓傳科系不僅成為一個卓越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也是一個探索傳播知識宇宙的團隊,以及開心學習與共同成長的大家庭。

傳科系的學生將會對於傳播科技發展脈絡及理論有堅固的基礎,並具備各項數位時代的媒介素養及創造實作能力。

 

請問傳科系在畢業後的未來發展?

由於系上課程中英文並重,我們鼓勵學生時常以最新科技發展作為創造力的發想,並以全球就業為畢業後發展的目標。除了有機會直升本系碩士班之外,不少學生亦錄取國內外相關研究所繼續深造,或進入科技媒體,例如Google, Yahoo; 以及網站科技行銷、數位娛樂媒介(如遊戲公司、社群網站)大眾傳播領域及廣告公關等相關領域。

 

請問傳科系的課程規劃較偏重理論還是實務經驗?

傳科系以理論及實務並重。大一大二為基底課程,以文字、影音、網頁、設計、美學、理論、統計、及研究方法為基礎。大三為核心課程,根據最新的傳播學術發展與傳播產業趨勢,訂定三大專長模組:媒體創作模組、策略傳播模組、數位設計模組。大四為總整課程,實踐「產學連結」與「專案製作」等課程設計理念,並鼓勵學生到國外大學交換、擴大全球視野。

 

請問傳科系屬於客家學院,是否需要接觸大量客家相關知識?

傳科系課程設計以傳播科技的專業訓練為核心,但鼓勵學生接觸台灣多元的文化,因此本系學生必須修習三門客家相關課程,更加了解客家文化特色與歷史脈絡。

 

請問陽交大的傳科所、傳播所有何不同?

陽交大傳科系碩士班與傳播所,是各自獨立的教學單位。傳科系是目前台灣唯一以「數位媒體匯流、融合傳播科技實務」為導向的碩士班,發展目標方向,將以跨越傳統媒體藩籬、整合理論實務為基準,教學方向不只是朝向世界潮流的前瞻性理論發展,也會融合媒介實務,讓學生有親身體驗、親手實踐的訓練,即便是非本科系考進來的碩士班學生,也將體會新聞採訪、影視製作、多媒體創作融合到網路平台的可能性,發揮想像力、創造性地思考未來傳播媒體的夢想。

陽交大傳播研究所的發展目標,建議同學可以直接到該所網站進行瞭解。目前兩個單位,是分開而獨立的系所。

 

請問碩士班每一學期大概要修幾學分比較適當呢?

建議碩士生每學期修九個學分(三門課)較為適當。三門課當中,建議搭配必修的方法課(量化、質化),以及從「互動行銷與設計」與「流行文化與科技」群組中門自己有興趣的傳播專題。除了修課,也鼓勵碩士生積極擔任教學及研究助理,從中擷取教學及研究的經驗。選擇兩門自己有興趣的傳播專題。除了修課,也鼓勵碩士生積極擔任教學及研究助理,從中擷取教學及研究的經驗。

 

請問所上有出國交換的機會嗎?

除了本校豐富的姊妹校資源外,本系、所學生有優先到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韓國延世大學與漢陽大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等交換學生的機會。詳細內容請注意系網頁公告,或詢問系辦。

畢業生未來發展

本系的宗旨為培養新時代的媒體創新者與領導者,透過「跨媒體」與「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術與專業能力,進而在畢業後進入傳播與科技相關領域,發揮創造力,帶動產業發展。

 

  傳統傳播科系常偏向實務或是理論,本系特色則是在專業與學術之間取得平衡,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之餘,充實其理論涵養,避免大學成為職業訓練所,並扣緊產業界的脈動,為學生畢業發展做好萬全準備。與他校傳播科系相較,本系畢業生具有跨媒體與跨學科能力的優勢。

 

  隨著通信科技發展與服務部門的擴大,傳播的定義已不限於媒體,各個產業都需要傳播人才,因此本系畢業生出路規畫以媒體產業為主,各產業的傳播相關部門為輔,並為有潛力朝學術發展的學生奠下良好知識基礎。

 

 媒體產業

 

    媒體產業除報紙、雜誌、出版、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以及行銷、公關、市場調查等公司外,目前已擴展至以網路為平台的各種新興媒體,如入口網站、新聞與訊息提供網站、購物平台等,並擴及通信、資訊等產業。本系學生具備跨媒體能力優勢,並可依個人興趣發展科技設計、新聞、影視製作、廣告行銷、公關等專長,投入各種媒體平台。此外,基於客院的設立宗旨,本系亦為較弱勢的族群媒體提供一流的人才庫。

 

 各產業傳播相關部門

 

    僅管在新興媒體的衝擊下,部分傳統媒體產業呈現萎縮的狀況,但傳播的運用卻不斷擴大,不論是公私部門或各種產業都需要有效的傳播基礎建設協助其經營管理,並透過高品質的傳播內容來協助其推廣行銷。本系畢業生基於科技設計、新聞、影視製作、廣告行銷、公關等專長,輔以跨領域的知識基礎,畢業後的出路相當廣泛。

 

 學術發展

 

    本系專業與理論並重,對於有學術發展潛力、或是希冀透過研究所教育深化知識的學生,都能獲得紮實的學術訓練,取得競爭力。例年來本系每年均有一到三名學生得到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獎助,大四學生必須完成「論文寫作」或「專題製作」才能取得學位,在教師嚴格的指導下,產生不少傑出作品,成為甄試研究所的重要依據。

傳播與科技研究中心

傳播與認知實驗室

傳播與認知實驗室是國內少數結合傳播研究、認知心理學與心理生理學的研究單位,透過生理訊號(physiological data)、眼動(eye movements)探究人類如何處理媒介訊息。本實驗室致力於三個研究方向:1) 媒介訊息的結構與內容特徵,如何影響注意力的分布,及其對記憶與態度的影響;2)情緒的定義、誘發、測量與效果;3)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在媒介訊息處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近來研究成果應用在網路傳播、數位遊戲、品牌置入、電視新聞、人機互動即使用者經驗等領域,並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媒體心理學工作坊。

媒體文化實驗室

媒體文化實驗室為多功能開放空間,提供「體驗、討論、創造、學習」等四項功能。促進活潑教學與學習的目標,同時符合當前新興傳播科技大多在居家環境中應用的趨勢,本空間將改造為居家空間風格與氣氛,讓教師與學生在休閒的氣氛和環境中,體驗新興科技的特徵,並從中激發出創意與實驗精神。空間將包含三個具體功能區域:體驗區(類似居家起居室的設計)、工作區(利於設計與創作進行)、討論區(利於小型研討或焦點訪談),但彼此之間並不進行實質隔間,而是互相融合的開放氣氛。」

數據與網絡分析研究室

數據與網絡分析研究室,致力於發展大數據與社會網絡分析之研究方法,以統計量化結合社會科學,應用層面包含:廣告行銷語意分析、政治輿情探勘、災難傳播、危機公關等專業領域。本研究室裝設社會網絡分析軟體Wordij、Gephi、UCINET和NodeXL等,供學生實際操作網路分析,並製作網絡圖將資料視覺化呈現。另外,本研究室經常與業界網絡輿情公司有技術上的交流、舉辦相關議題演講,鼓勵學生學習程式語言(本研究室亦裝設R語言等統計軟體),精進資料探勘與分析之能力。未來將繼續以質量混合輔以數據資料,發展嚴謹扎實的研究方法。

學生活動空間

    • 碩士班交誼廳

碩士班交誼廳位於客家文化學院二樓,提供碩士班學生作為交誼、用餐、休息、討論等的活動空間。交誼廳為一獨立溫馨的小客廳,內部裝設冷氣設備、電視、櫃子、沙發和茶几;特別是可躺式沙發和摺疊式座椅,可供疲憊的學生小憩休息。另備長桌、冰箱、微波爐,學生若有食物加熱或冷藏食品存放等需求,亦可自行使用,生活機能齊全。另外,電視櫃下方備有三台遊樂器,包括Wii、Xbox、PS3,不但可作為娛樂科技相關學術研究,也兼具有休閒與數位娛樂之功能。

 

 

    • 碩士班研究室

研究室的每個座位兩側皆有隔板保持空間獨立,前側備有書架櫃,便於學生放置個人書籍;桌底設有一個抽屜鍵盤,可放置私人小物品;另多設置網點,方便學生上網實學術之用途。此外室內共備有冷氣機和暖氣機各三台,提供學生冬暖夏涼的舒適讀書環境。

數位媒體中心

 

    • 虛擬攝影棚與電台

2011年甫建設完成的虛擬攝影棚,包含攝影棚、副控室、專業後製室、器材室、道具間和化妝室等完善的建構,為亞洲地區大專院校中數一數二的影視製作設備。虛擬攝影棚的價值在於突破傳統攝影棚的實物限制,製作上從道具、布景甚至演員都能以電腦動畫或視覺模擬技術製作完成,其優點在於可創造出超越真實的場景,且可做場景的快速轉換、節省許多建置實體佈景所需的空間、時間和費用,更能與各種數位媒材結合,是未來傳播發展的趨勢所在。本設施除了提供數位節目製作的相關課程外,跨領域研究合作亦是重要發展項目之一。日後也將積極規劃社區近用,促進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一、虛擬攝影棚

 

 二、副控室

 

 三、會議室

 

 四、化妝室

 

 五、電台

 

 

  • 實境創客空間

實境創客空間位於客家文化學院一樓,為服務學生有多元學習的環境,在硬體設備上共有Mac Pro電腦10部、HTC VIVE(高階)2部、Oculus Rift(高階)1部、Gear VR(低階)2部、VR眼動儀1部、Gear 360(低階)9部、GoPro Omni 360度環景攝影機(高階)1部、ZOOM H6數位錄音機和Ultimatte HD-SDI硬體去背機。 開設課程涵蓋3D建模、VR360攝影與後製、視效預覽、VR製作、AR製作、Virtual Studio影視製作、虛擬實境敘事等議題,提升學生虛擬實境開發與創作能力(包括虛擬實境應用、擴增實境應用、行動App開發、虛擬攝影棚製作等),提供在實體空間中進行虛擬創作的機會,,以紮實耕耘新媒體整合與數位化之尖端研究與研發。

  • 數位媒體創作室

數位媒體創作室位於客家文化學院三樓,為服務學生有多元學習的環境,在硬體設備上共有十二台windows系統以及四台iMAC的電腦。在軟體方面涵蓋Adobe系列、3Designer、EDUIS、Final Cut Pro X等影音、動畫、網路、設計軟體,供學生影音後製使用,提高數位媒體創作的效率和品質。另外亦提供研究設計使用的Media Lab和統計軟體,以便於學生在課餘之後,可善加利用系上資源,達到課後學習的實質效果,為學生整合創作、習作與研究之實驗室。

 

  • 多媒體專案教室

多媒體專案教室位於客家傳播學院一樓,主要作為數位課程之教學用途。為因應數位多媒體的時代,教室內的五十一台電腦兼具備有影音、2D、3D動畫、網路、設計相關等軟體,以供學生有多元的學習和使用機會。教學設備器材亦相當齊全,包括單槍投影設備、多媒體教學桌、教學廣播系統等,以輔助老師教課之用,讓每位學生皆能享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系所沿革

 

傳播與科技學系成立於2004年,我們的組織宗旨是:以傳播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底,著重創新傳播科技的原理、運用與分析,最終培養出傑出的傳播產業創新者與領導者。

我們是全國唯一的傳播與科技學系,跟國內外傳播科系相較,「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傳播專業訓練」是本系奠基與發展的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

為了實踐此一核心理念與系所特色,我們招募傑出優秀的師資、運用獨立完整的系館空間、先進豐富的教學與研究設備,並積極與國內、外傳播學界與實務界建立密切聯繫。

本系所有課程均以當前傳播環境趨勢與重要傳播議題為導向,兼顧理論、方法與實用面向,教學方式力求嚴謹而活潑,並隨時因應外在環境的變遷而進行調整。

我們堅持小班架構與低生師比,以提昇教學品質和學習效果,師生互動也非常密切。我們致力讓傳科系不僅成為一個卓越的教育與研究機構,也是一個探索傳播知識宇宙的團隊,以及開心學習與共同成長的大家庭。

本系隸屬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地點位於交通大學竹北六家校區。110學年度共有專任教師15位(教授5位、副教授5位、助理教授5位),大學部在學學生182名,碩士班在學學生59名。

本系大學部每年招生37名,另招收原住民、僑生、外籍生等。大學部招生重視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兼容一般與特殊入學管道,包括個人申請、繁星計畫、旋坤陽帆計畫(弱勢生)和特殊選材,以及考試分發等,提供經濟弱勢生、在地生和原住民更多就學機會。

本系於2016年(105學年度)成立碩士班,每年招收17名學生。本系碩士班同樣延續大學部「以傳播科技為主軸」的教育特色,強調傳播實務和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以及紮實的理論、方法與實作訓練為特色。招生管道分為甄試入學、考試入學和僑外陸生申請入學等,尤其歡迎並鼓勵理工專業背景的大學畢業生投考。

 

課程特色

 

本系區分為大學部與碩士班,辦學理念一致,但課程架構與訓練程序略有不同。

 

大學部:

課程目標為建立學生傳播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發展特定傳播專業專長,成為數位傳播時代溝通、創作和分析研究的專才。透過基底課程、核心課程與總整課程三個進階層次的課程架構,區分「媒體創作」、「策略傳播」與「數位設計」三大專業模組,最後藉由實習、專案與畢業製作等統整課程,完成博中求精、知行合一的訓練。

 

碩士班:

課程目標為進階傳播知識和研究分析能力的養成,成為傳播產業中傑出的分析者、管理者與創新者。透過傳播科技理論與研究方法的紮實訓練,與最新媒體創作與應用的實作操演,以及多元傳播研究領域課程的選修,突破過往傳播領域碩士課程偏重理論訓練的侷限,讓本碩士班學生一方面具備知識與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熟悉相關知識與方法在傳播實務上的應用與創新策略。

 

教學研究設備

 

為了追求頂尖學習品質,本系擁有相當齊全豐沛的教學與研究資源。在教學設備方面,結合數位互動科技之數位媒體中心,包含虛擬創客空間、虛擬攝影棚、數位廣播電台與數位媒體創作室等,支援同學有效學習和實驗創新。在研究設備方面,我們建置傳播與認知實驗室、量化研究實驗室,與媒體文化實驗室等,鼓勵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邁向尖端的傳播學術研究與傳播問題解決方案的開發。

 

歷屆系主任

 

任期 名字 日期
第一任 郭良文 2004.09-2007.07
第二任 李美華 2007.08-2009.07
第三任 郭良文 2009.08-2010.07
第四任 陶振超 2010.08-2012.07
第五任 魏玓 2012.08-2013.07
第六任 張玉佩 2013.08-2016.07
第七任 黃靜蓉 2016.08-2018.07
第八任 魏玓 2018.08-2021.07
第九任 黃淑鈴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