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成員

專任教師

教授

分機: 58709
研究室: HK223
信箱: tiwei@nycu.edu.tw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傳播與媒體研究博士
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

共誌主編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動腦雜誌專欄作家
台灣日報記者

 

專業領域

傳播政治經濟學
視覺文化與敘事
批判理論

 

著作、計劃案與榮譽

【學術獎項】

  1. 頂尖大學策略聯盟選送優秀人才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進修及參與研究(2013-14)
  2. 交通大學100學年度績效優特優導師獎
  3. 交通大學98、99、100學年度「傑出人士榮譽獎勵」

【期刊論文】

魏玓(2019)。〈 「萬惡」電視何以誕生?──臺灣有線電視生成階段(1980─1993)的重新檢視 〉。《新聞學研究》,139:1-40。

魏玓(2018)。〈 重返「媒體亂象」:一個社會共識的再析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0:91-123。

魏玓(2017)。〈跨國文化流動的理論裝備檢查:拆解與修整「文化接近性」〉。《中華傳播學刊》,31:17-48

魏玓(2016)。〈東南亞客家與台灣客家電視的交會及其意涵:以馬來西亞客家閱聽人為對象〉。《全球客家研究》,7:99-134

Ti Wei & Fran Martin (2015). Pedagogies of food and ethical personhood: TV cooking shows in postwar Taiwan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5(6), 636-651.

魏玓(2013)。〈再思考「反壟斷」運動:從修辭到實踐〉,《人類學視界》,12:7-9。

魏玓(2013)。〈媒改運動路上的曲徑與折射:從反媒體壟斷運動切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0:279-285。

魏玓(2010)。〈台灣政治的媒體化與媒體的政治化〉,《城市中國》,30:43-46。

魏玓(2010)。〈不跟傳媒玩同一場遊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9:341-348。

魏玓(2010)。〈「新亞洲電影」的打造與拆解〉,《新聞學研究》,105:161-194。

魏玓(2009)。〈公民社會、知識份子與國家:關於台灣媒體改革運動的幾點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4:317-330。

Ti Wei. (2008). How did Hou Hsiao-Hsien change Taiwan cinema? — A critical reassessment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9(2), 271-279.

魏玓(2008)。〈公共廣電機構治理初探:課題、原則與機制〉,《廣播與電視》,29:1-27。 

魏玓(2006)。〈公共廣電的管制問題:並試論我國公共廣電集團與NCC之(可能)關係〉,《中華傳播學刊》,10:3-22。

魏玓(2006)。〈監理之外:初探NCC在媒體產業輔導與媒體文化發展的角色〉,《廣播與電視》,26:29-49。

魏玓(2006)。〈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89:127-164。

【專業與專書篇章】

2018。〈客家傳播政策:特性、困境與願景〉。收於孫煒編《客家公共事務》。台北:智勝文化,頁145-169。

2015。〈反思原住民傳播政策與實務:蘭嶼達悟族的啟發〉,收於郭良文編,《蘭嶼的族群認同與媒體》。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頁14-37。

2014。《國際傳播:全球視野與地方策略》。台北:三民。(與唐士哲合著)

2012。〈三十年崎嶇路:我國公視的演進、轉進與前進〉,收於媒體改造學社、劉昌德(編)《豐盛中的匱乏:台灣傳播政策藍圖》。台北: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2011. ‘In the name of ‘Asia’: The practices and consequences of recent international film co-productions in East Asia’ is collected in the bookEast Asian Cinemas: Regional Flows and Global Transformations(edited by Vivian P. Y. Lee, 2011,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0。〈運動,少年與階級:三部少年運動紀錄片的文化分析〉,收於《2010台灣紀錄片美學論壇》,頁135-157。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9。(魏玓、馮建三合編)《示威就是傳播:台社傳媒讀本》。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009。〈資本興衰,國家進退:台灣電影產業的歷史分析〉,收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台灣傳媒再解構》,第十章。台北:巨流。頁221-238。

2007。〈台灣媒體生態、媒體改革與傳播知識生產〉收於(陳光興、蘇淑冠編)《當前知識狀況:2007亞洲華人文化論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出版。頁321-327。

2005。(合譯)《問題媒體: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台北:巨流。(原著Robert McChesney)

2005。〈是出口還是深淵:台灣國際合製路線的評估與檢討〉,《中華民國九十四年電影年鑑》,頁215-222。

2005. ‘Generational / cultural contradiction and global incorporation: Ang Lee’ Eat Drink Man Woman’ in Chris Berry and Feii Lu (eds.) Island on the Edge: Taiwan New Cinema and Afte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研討會論文】

2018。〈傳播人在不讀不看時代的安身立命如何可能?〉。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2018。〈再思考戰後台灣大眾媒體變遷:一個「去西方化」的嘗試〉。「重新認識傳統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廈門,中國。

2018. ‘Regional expansionism under Cultural Imperialism: A Case Study of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Industry in the 1990s’. ACS (Association for Cultural Studies) 2018 Crossroads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2018。〈再看一次豬哥亮歌廳秀:娛樂與政治的重新掛勾〉。2018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2017。〈再思考族群政治與族群媒體之關係:臺灣與馬來西亞之比較與啟發〉。2017年第十九屆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大學,6月2日~6月3日。

2016. ‘Neo-liberalism or old? Reassessing the ‘media disorder’ in Taiwan in the liberalization era. Presented in 2016 ACS Crossroads Conference at Sydney 16 Dec, 2016.

2016。〈我要我的第四台:臺灣有線電視發展初期的社會與文化狀態〉。第十屆ICDHS 2016 設計史與設計研究國際研討會,台北,26-28,2016年10月。

2015. ‘Rethinking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By assessing the experience of Taiwan’s media reform movements’ 2015 TUSA Presentation at Institute of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3. ‘Teaching to cook and/or teaching to live: Cooking TV show in the post–war Taiwan’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Conference 2013, Singapore 

2012. ‘Going Home, with A Friend Named Hollywood: 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Major Chinese Directors and Their Recent Works’, paper presented in Asian Cinema Studies Society Conference 201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011. ‘The value appropriation of the ‘new’ media by the ‘old’ media: The case of Taiwan’s TV news channels’, paper presented in MediAsia 2011, Osaka, Japan.

2010. ‘Japanese and Korean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of Taiwanese‘idol drama’: Cultural imperialism, transnationalism, and capitalism’, Association of Cultural Studies Crossroad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2008. ‘Contending with Hollywood together? – Exploring “New Asian Cinema”’.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st Asian Cinema,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Hong Kong.

2006. ‘Globalising the Martial Arts: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Recent Internationally Co-produced Chinese Martial Arts Films’. Paper presented in Crossroads in Cultural Studies Conference 2006, Istanbul Bilgi University, Turkey.

2005.  ‘How did Hou Hsiao-Hsien change Taiwan Cinema: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s Hou Hsiao-Hsie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2013。〈教做菜,還是教做人:台灣電視烹飪節目的一個歷史分析〉,文化研究學會2013年會,台北。

2012。〈中介友情:臉書(Facebook)的經濟與社會關係〉,發表於2012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台北,台灣大學。

2011。〈原住民傳播政策與實務反思:蘭嶼達悟族的啟示〉,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灣海洋文化的吸取、轉承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2010。〈坐享其成?–舊媒體對新媒體的價值佔取〉,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台北,世新大學。

2010。〈多元文化主義辯論與族群傳播政策批判〉,文化研究學會2010年會,台南,成功大學。

2010。〈台灣偶像劇的日劇因素: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Trendy Drama on Taiwanese ‘Idol Drama’〉,文化研究學會2010年會,台南,成功大學。

2008。〈再思考客家族群傳播權的理論與實踐〉,第二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

2008。〈「新移民」傳播權與媒體建制之初探與思考〉,中華傳播學會2008年會專題座談「族群傳播研究的拓展與深化」,台北,淡江大學。

2008。〈新「亞洲電影」的打造與拆解〉,發表於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台北:文化大學。

2007。〈公共廣電集團的組織治理初探:以英國廣播協會(BBC)為參照〉,發表於2007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公共廣電集團的建制化與法制化」專題座談。台北:淡江大學。

2005。〈想像原住民媒體:從加拿大經驗反思我國原住民電視台〉,2005年東台灣傳播論壇研討會論文,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花蓮。

2005。〈國際電影合製之理論與實際的相關議題初探:「歐影」(Eurimages)的啟發與參照〉,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2005 年年會,台北。

【其他著作】

2015。〈旅行有這麼多可能!香港旅行者林輝給年輕人的「旅行指南〉,《共誌》,9期,頁66-71。

2015。〈宮崎駿動畫的三個「謎」:環保、反戰、兒童〉,《共誌》,9期,頁34-39。

2015。〈讓我們一起喊「巴路思!」〉,《共誌》,9期,頁4。

2012。〈扯掉蝙蝠俠的面具 是論諾藍的蝙蝠俠三部曲〉,《共誌》,5期,頁46-55。

2011。〈從《鬼太郎之妻》淺談日本漫畫與文化勞動〉,《共誌》,2期,頁46-51。

2011。〈黑天鵝、波曼與電影的政治經濟學〉,《共誌》,1期,頁46-52。

2008。〈公視改朝換代低調,集團發展前景未卜〉,《目擊者》,62期,頁8-9。

2007。〈回到新聞專業與問題根源:TVBS黑道光碟事件再思考〉,《目擊者》,58期,頁8-11。

【科技部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 執行期間
東南亞地平線上昇起的華人明星:產業、歷史與文化流動 2017/06/01 – 2018/05/31
重返台灣「媒體亂象」:定義、理論與方法的調整 2015/08/01 – 2016/07/31
流行文化與全球客家的形成:以客家影視文本的生產、傳佈與接收為例 2014/01/01 – 2015/12/31

【國科會研究計畫】

計畫名稱 執行期間
全球生活風格電視風潮下的臺灣個案:媒體經濟與文化實踐的跨國比較 2011/08/01 –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