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05級畢製作品]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 繪本談論升學主義

記者林湘芸/報導

     在重視升學主義的社會下,孩子因為被要求符合父母期待,不停地努力念書,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夠快樂地成長嗎?由陳亞柔、余念竹、包金組成的「三個傻瓜」,以親子糾紛為主題,結合互動式科技,創作繪本《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

「三個傻瓜」由陳亞柔(左起)、包金、余念竹組成。(照片來源/余念竹提供)

升學主義至上 不快樂的童年

  《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內容講述在主角翁瓜瓜生活的世界裡,採集越多仙人掌果實,就能享有更好的資源以及社會地位,因此瓜瓜從小被母親要求採集仙人掌果實,但她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並不能單用採集多少果實衡量,她想改變卻無能為力,無奈之下,選擇離家出走。

  以親子關係為主題,是因為現今很多家庭在小孩長大之後,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冷漠,親子關係漸漸疏離,有時候甚至因為理念不同而引起家庭糾紛。包金表示,因為觀察到家庭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希望父母能夠和孩子好好溝通,了解彼此的感受。在三人討論過後,也認為以「家庭」為主題,三人較有共鳴。

  故事內容原本要以書信或日記的方式呈現,但發現跳躍的時間點可能會造成閱讀困難,後來決定以隱喻的方式,去隱射在台灣升學主義之下,造成小孩成長過程中不快樂。

  仙人掌是貫穿故事主軸的象徵物,以仙人掌作靈感,余念竹說是誤打誤撞,有天陳亞柔看到室友的仙人掌變色乾枯,故事又圍繞升學主義,想說以仙人掌的刺代表升學主義,而有些仙人掌會結果實,以此象徵豐收。


仙人掌象徵升學主義,貫穿故事內容。(圖片來源/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粉絲專頁)

結合擴增實境 豐富繪本內容

  不過,在一開始故事題材的蒐集就遇到困難,原本他們想要從諮商老師著手,尋找相關案例,但礙於保護當事人隱私,無法獲得相關題材,於是便以三人的家庭故事為骨架做延伸。

  在製作過程中,做了三次大方向修正,第一次是故事內容,因為過於悲傷寫實,改以參考小王子,用隱喻的方式寫。第二次及第三次則是圖片的修正,原先三人採分工合作,陳亞柔負責畫人物、余念竹負責畫線搞、包金則負責上色,但經過寒假後卻發現效果不如預期,圖片也從全部手繪改為部分電繪。

多次修改,壓縮製作時間,造成他們只能在時間壓力下完成作品。

  《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的最大特點,是在繪本中藏有互動功能,透過掃描書內的QR Code,可以玩根據繪本內容設計的心理測驗,而因為整體內容與親子教養有關,題目也分為讓父母受測及讓小孩受測,讀者可以根據測驗可以得知自己親子教養的價值觀。另外結合擴增實境,藉由掃描圖片,能夠看到3D場景,更了解瓜瓜所處的世界。
  在周邊商品的設計,考量以往製作酷卡、紙膠帶等商品,需要製作一定的數量卻無法預估能賣多少,於是推出手作仙人掌,採事先報名登記,不但能控管數量,也能讓消費者擁有獨一無二的仙人掌。

《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周邊商品突破以往酷卡紙膠帶形式,推出手作仙人掌。(圖片來源/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粉絲專頁)

《我想變成一棵仙人掌》於5月14日11點20分在交映樓,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105級畢業展覽中將有更完整的介紹,歡迎大家一同前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