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行動連結:永遠在線 資社年會談台灣社會現況

記者林宥成/報導

     由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舉辦的年度學術論文研討會,於2017年11月11日在交通大學(交大)六家校區盛大舉行。這也已是第七年在交大六家校區舉辦, 不僅提供國內傳播與資訊相關領域的學者和學生,互相溝通交流的平台,同時也促進學術界與業界相互激盪,共同帶領大眾看到台灣社會傳播資訊科技應用的現況,以及未來將會面臨的挑戰。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吳齊殷表示,今年是近幾年來最盛大的一場年會,近60篇的論文發表、超過200人的參與,以及新穎豐富的題材都使此次年會增色許多。與以往較為不同的是今年加入許多業界人士,使與會嘉賓更能了解產業前沿的狀況為何。除此之外,今年年會主題為「行動連結:永遠在線」,吳齊殷指出這已是台灣社會的現況,實體社會與虛擬環境的交錯,人與行動載具之間密不可分,也邀請到曾在丹麥哥本哈根資訊科技大學任教、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的Rich Ling擔任大會專題演講,講述關於行動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行動傳播在過去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屆年會宣傳海報。(圖片來源/台灣資訊研究學會臉書)

行動傳播的崛起 現今問題與未來趨勢

     本次年會的專題演講名為Microcoordination1.0, 2.0, 3.0: The evoloving rol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everyday logistics,引言人由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傳科系〉客座教授張讚國擔任。Rich Ling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取得博士學位,在資訊傳播領域相當出名。Ling發表過多篇期刊文章與書籍,其發表過的論文也都受到許多人的引用,頗具指標性。同時,Ling曾任教過義大利烏迪內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以及丹麥哥本哈根資訊科技大學 。

Rich Ling教授探討人與行動傳播裝置之間的密切關係。(圖片來源/林宥成攝)

     Ling的演講先講述協調性扮演社會的核心功能,時間做為社會協調的工具,並解釋人們使用行動傳播載具的歷程。從一開始只能使用手機傳簡訊,演變至智慧型手機與大量的通訊軟體出現,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也讓生活更加便利,然而,卻也造成諸多問題。Ling以一則生日訊息為例,講述在群組裡有人生日,似乎每個人都要傳一句祝賀訊息,已儼然變成一種義務,倘若不做就會被視為不友善的表現。而後他也提出許多未來研究能關注的方向,以及未來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協調,更必須擴及到人與行動載具間緊密的關係。

資訊傳播新方向反映社會脈動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副教授王正慧指出,本次年會有些研究主題極為新穎,AI人工智慧在未來成為網路趨勢的情況下,這些研究方向將具有高度前瞻性。例如資料新聞的發展,已成為目前各大媒體爭相製作的新聞型態,以視覺化圖表的方式把龐大複雜的資料來源,轉譯成平易近人的資料新聞,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接收資訊,並更能提升動機閱讀。除此之外,本次年會也從各方角度切入探討,像是社群網路、遊戲直播、Instagram與交友軟體等,反映台灣現今社會的脈動。

世新大學新聞系研究所碩士生高偉倫講述新聞視覺化的範例。(圖片來源/林宥成攝)

     交大傳科系大三學生蔡翔宇提及,參與這場年會吸收許多新的資訊,看到這些新穎的題材感到很有興趣,對於課程上需要或未來可能升碩士後,都有很大的啟發性,也更能預測未來社會的模樣。


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邱瀅穎,
以Hashtag與臉書新聞粉絲專頁之間的關係作為此次主題。(圖片來源/林宥成攝)

學界與業界對談 永續發展的領頭羊

     資訊科技的發展,已是現今社會必然的發展趨勢,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面對成為一大重要課題。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吳齊殷表示,透過學界冷靜客觀的用理論看待現今社會變動的現象,以及業界親身經歷的敏銳感知,相互溝通互動下,更能準確預測下一波台灣社會將會面臨的問題,也希望這個平台能永續發展,關注的議題能與台灣社會整體發展趨勢緊密貼合。本屆研討會就在知性的相互交流中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