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社會設計與媒體創客工作坊 連結社會議題

記者黃筱雯/報導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互動科學與設計思考課程,於5月29日起一連兩天舉辦「社會設計與媒體創客工作坊」,邀請日本慶應大學教授田中浩也講授數位製作之應用,說明如何以3D列印、3D掃描與雷切技術製作產品,解決社會議題。田中浩也參與指導此次的工作坊,提供學生實作的建議。

數位製作 實用又有趣

田中浩也是日本Fab Lab非營利組織的創始者,在此次專題演講中,介紹許多數位製作應用在社會議題的案例。其中他認為目前做得最好的範例,就是運用3D列印製作義肢,降低成本,幫助處於經濟弱勢的身障者。此外還有許多有趣的例子,像是透過搖晃塑料,讓塑料在摩擦的過程中有如磁鐵互相吸引,拼湊出文字、傳達訊息,達到增進人際互動的趣味性。

互動科學與設計思考課程授課教授許峻誠提到,這次專題演講的消息一出,有許多設計領域的社會人士積極前來,他認為其中的原因是,在現今資源開放,全民都能動手做的情況下,這些在專業領域的設計師們想透過此次演講,找尋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社會設計融入生活 解決議題

互動科學與設計思考課程正是以社會議題為出發點,融入社會設計,教導學生從發掘議題、發想解決辦法到想法實體化。在這門課中,修課學生發掘的議題包含無障礙空間、城市美學、動物保護及垃圾分類等不同議題,相當多元。這門課也有許多非傳科系的學生修課,許峻誠表示,希望將此課程視為一門通識課程而非專業課程,因為他認為:「社會設計應該融入生活當中,而不是留於口號和績效。」

而此次舉辦工作坊的原因,許峻誠則說:「其實傳科系學生對發現議題都很敏銳,所以希望藉著這次接觸工業領域實作精神的機會,得到刺激,讓學生除了發現社會議題,還能更深入討論解決方法,並且將想法實體呈現出來。」田中浩也則提到,「透過工作坊活動,讓平常用寫作傳遞議題的學生能深刻體會到,以具體的物品同樣能討論社會議題。」

技術協助 傳達想法

工作坊運用3D列印及雷切技術製作原形,一同參與指導的明志科技大學教授李建佑說到:「雖然3D列印和雷切技術需要運用軟體繪製,但學生毋需擔心因為不會用軟體,而做不出成品。工作坊中會有助教從旁協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田中浩也也提到:「材質、形式都沒有限制,目的希望學生完整傳達出解決社會議題的想法。」

除了讓學生學習實作精神,許峻誠也提到,「田中浩也對社會議題相當感興趣,

希望了解更多臺灣社會議題,才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期望藉著這次工作坊活動的機會,除了技術交流,也交換彼此想法,得到教學的相互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