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歌手林生祥演講 分享返鄉創作心得

記者/趙廣絜報導

  歌手林生祥5月6日至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客家深度報導」課程演講,與同學分享他製作音樂的經驗以及返鄉創作的心路歷程。他強調,走入人群、認真聆聽,才能為作品注入活力。

回鄉 音樂的起點

  林生祥曾參與美濃反水庫等社會運動,其音樂作品也多與社運與土地等題材連結,曾獲得多次金曲獎肯定。

  為了這次演講,林生祥特地帶上了他的獨門樂器六弦月琴,首先演唱了〈大地書房〉,這首歌是寫來紀念本土文學家鍾理和,他歷經了人生的磨難,最後選擇回到美濃繼續寫作。林生祥透過這首歌強調「回鄉」對於創作者的影響;鍾理和回到美濃後寫出了生平最經典的幾部小說,而林生祥也是在回鄉以後,才確立了自己的音樂風格,開始以歌曲為土地、為農民發聲。

  那時是1998年,林生祥正面臨嚴重的創作低潮,在某次與好友鍾永豐聊天的過程中,鍾永豐這麼告訴他:「生祥,你要走入人群、走入社會,你才會知道你要做什麼!」當時美濃的反水庫運動正鬧得沸沸揚揚,鍾永豐便趁機把林生祥「拐」回家幫忙,也開啟了林生祥參與社會運動的契機。

聆聽 創作的靈感來源

  「不管是從事社會運動還是創作,聆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你要試著去聽懂別人的故事。」林生祥說,自己創作的靈感,通常都是透過聆聽別人的故事,並把它譜成歌曲。好比在白米炸彈客事件發生以後,林生祥大受感動,    於是他寫了〈後生,打幫〉這首歌,表達農家人對於炸彈客楊儒門的感激與心疼;而〈種樹〉的主角則是與林生祥一起參與反水庫運動的夥伴,運動結束後美濃遭到颱風肆虐,許多路樹被吹倒,這個男子獨自一人扶路樹扶了三天,後來林生祥去幫忙,兩人聊天的內容就輾轉變成了〈種樹〉的歌詞。

  林生祥的創作元素多取自農人生活以及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故事。他說,讀書人的生活太無聊了,不像這些在社會中打滾的人,他們的生命經歷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於是,在真正走入人群、走進社會之後,林生祥終於找回失去的靈感,也終於找到了自己在音樂這條路上的方向。

克難錄音室 錄出台灣百大專輯

  不過理念還是面臨許多現實的考驗。林生祥指出,早期在製作專輯的時候,由於經費短缺,他與團員只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在鍾永豐家裡棄置的菸樓搭了一間簡易的錄音室。儘管麥克風只有兩隻,卻硬是做了八軌的錄音,而且為了省錢,連導線都是自己買材料來焊;他們還去了木材工廠,把人家不要的木板搬回來黏在牆上,勉強能當作散射板。於是,《我等就來唱山歌》專輯就在這破舊的菸樓裡錄了起來。

  由於沒有隔音設備,錄音時經常有狀況發生,比如從旁邊養豬場傳來的豬叫聲、停在麥克風上的蒼蠅跟蚊子、甚至還曾經有蛇闖進錄音室;而在如此艱難的環境所錄製的《我等就來唱山歌》,最後竟然入選了「台灣百大錄音專輯」。而林生祥也藉此勉勵台下的同學:只要擁有想像力、還有自己動手做的精神,就算沒有足夠的錢,憑著青春的本錢和努力,還是可以做出一番事業的。

找尋生命的方向

  演講的最後,林生祥告訴同學,回鄉其實並不浪漫,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方向、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安生立命的方式。雖然現在的林生祥已經是一位成功的音樂人,但他仍然秉持著創作的初衷,朝著自己心中的方向,持續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