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停辦多年再次舉辦 MEDIA講座圓滿落幕

文字來源/許嫚修 

2022年MEDIA傳播與科技講座(以下簡稱MEDIA講座)於11月18日圓滿落幕。MEDIA講座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以下簡稱傳科系)碩士班的招生講座,於每年10月至11月間舉辦,期望透過系上老師對於傳播領域最新議題的介紹,以及畢業學長姐返校職場經歷的分享,讓對於傳科系研究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掌握傳播新趨勢,並深入了解傳科所的學習環境。然而受疫情影響,MEDIA講座已停辦多年,今年終於再次舉辦,此次講座共分為三個場次,共有六位系上老師,以及三位畢業學長姊參與,分享題目多元,讓參與者收穫良多。

第一場為「新科技。新研究。新策略」,由黃靜蓉、賴至慧、游婉雲三位老師主講。靜蓉老師帶大家快速總覽OTT發展脈絡和未來展望,提及本土影音平台面對境外影音平台猶如小蝦米對大鯨魚,或許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會是本土影音平台的下一個出路;至慧老師從社會網絡的視角帶大家了解社群媒體上的組織傳播,指出社會網絡研究重視關係和結構,並介紹了與社群媒體相關的網絡種類;婉雲老師則以觀看遊戲直播的研究為例,帶大家認識如何透過眼動追蹤技術以及注意力面相得知置入廣告效果。

場次一「新科技。新研究。新策略」,由左至右分別為游婉雲老師、賴至慧老師與黃靜蓉老師(攝影/許嫚修)

 

第二場「虛媒體。真感情。好自我」探討科技與情感關係,由吳岱芸、陳維平、陳盈羽三位老師主講。岱芸老師以新聞遊戲體驗急診室醫師日常、VR體驗街友遭受不公對待等研究為例介紹虛擬體驗中的感知如何為身心與生活帶來正向影響;維平老師從情感社會學視角帶大家探索數據文化中的「情感」和「親密關係」,指出手機交友使用過程當中所衍生的權力關係和資源分配,是以「情感」為名的資本累積和交換過程;盈羽老師以如何設計思考流程為開端,帶大家思考科技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指出人們的行動有其情境,科技如何整合社會文化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場次二「虛媒體。真感情。好自我」,由左至右分別為陳盈羽老師、陳維平老師與吳岱芸老師(攝影/許嫚修)

 

第三場由畢業學長姊分享當前傳播產業趨勢與自身經驗。傅琬瑜目前是Garmin產品設計師,她指出在不同公司和部門需要不同能力,除了熟悉刊發流程,後續市場探索、銷售面都需要涉略,也鼓勵同學們上就業網查看市場需求,了解自己需要哪些能力,才能有明確目標;劉時均目前就職於聯合報新聞部新媒體中心、擔任數位營運組組長,他認為讀研究所對工作最大幫助,是能更獨立思考自己當下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提升實作能力以及為自己的學歷鍍金;楊喬文目前擔任Dentsu電通行銷傳播集團的資料顧問,她認為跨領域初次求職心態是多嘗試、多學習,摸索自己喜歡的東西並把握機會將發揮跨領域優勢

場次三「當前傳播產業趨勢與我們的經驗:畢業學長姊無私分享」,由左至右分別為魏玓老師、楊喬文、劉時均與傅琬瑜(攝影/許嫚修)

 

講座也提供現場問答環節,針對參與同學表達想往新聞領域發展,魏玓老師認為,系上許多老師都與新聞媒體有密切合作或因為過去的工作關係有相關的人際網絡,且許多畢業學長姊在各類新聞媒體工作,這些都是「資源」。至於地緣上,由於大部分的主要新聞媒體都集中在台北地區,但如果擴大到地方性或網路媒體,新竹地區仍有IC之音、地方有線電視等媒體,傳科系也與這些地方媒體多有合作基礎。

現場問答環節,開放與會同學提問(攝影/許嫚修)

 

此次與會者背景多元,除了傳科系學生,也有不少同學來自非傳播科系,如外文系、政治系、企管系等等,對於多報考傳科所興趣濃厚,因此MEDIA講座也安排傳科所巡禮環節,帶領大家走訪系上的虛擬攝影棚、創客實境空間以及認知傳播實驗室三個空間,了解傳科系的系所資源與設備。

傳科所巡禮,認知傳播實驗室成員為與會同學介紹實驗器材(攝影/許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