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何榮幸談報導者如何在新媒體崛起

記者邱律榕、黃浚誠/報導、攝影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傳科系)賴至慧老師,10月6日特邀「報導者」執行總編輯何榮幸先生,至交大客家學院開設的「客家深度報導」課程,暢談深度報導如何結合網路新媒體,補足現今傳統媒體的不足,「報導者」如何成為台灣非營利媒體的拓荒者,開闢台灣非營利媒體的時代。

(照片來源/黃浚誠攝)

走向非營利媒體之路,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何榮幸指出,現今即時新聞的出現,除了精簡壓縮新聞品質外,也讓各家媒體對深度報導形式逐漸漠視,因此他秉持新聞理念,和一群新聞學者及記者,創刊網路新媒體「報導者」,來實踐深度報導與調查報導精神,不做即時新聞。除了成本考量外,何榮幸說,比起即時新聞,專題深入報導的方式,更能還原讀者有關於事件最真實的訊息與情境。

     除了文字敘述,「報導者」採用多媒體團隊,每則新聞製作充分反應傳播科技的硬技巧與軟技巧的結合,用新的視野呈現新觀點。何榮幸舉例有關八仙塵暴半年回顧的專題報導「急診人生」,全台醫院出現急診室危機,他們透由新媒體觀點設計新聞遊戲(可在電腦或手機上使用),以遊戲方式模擬還原急診室情境,讓讀者藉由體驗模擬情境產生興趣,進而再點閱相關報導,來反思有關急診室的議題及現象。這種方式不同於以往平面媒體以文字說故事,而是開闢新路徑,給讀者新體驗。「報導者」的平台,不但沒有廣告、點閱率等具商業色彩的評斷閱聽效率方式,且透過公眾捐款,帳務與經營一切透明。堅持新聞報導的初衷,並透過數據調查與讀者互動,持續推出如舉牌人勞動權益等社會漠視的議題。

(照片來源/黃浚誠攝)

透過對話,打造新願景

     在演講結束後的問答時間,有修課的同學提出,為何要使用非營利的模式來運作,這樣情況下,新聞工作者的收入能夠穩定嗎?何榮幸回應,非營利媒體的募款不易、加上運作困境,但他仍然期望能扮演一位先鋒的角色,迎領台灣非營利媒體的風潮,讓台灣民眾了解到好的新聞報導不是免費的,透過好的媒體我們才有辦法改變社會環境。接著也有同學反映,針對「報導者」與傳統媒體的合作,是否會有雙方媒體重複報導或立場衝突的問題?何榮幸則補充,與傳統媒體的合作,都經過充分溝通協調,以期達成雙贏互惠的模式。

     最後何榮幸表示,「報導者」自詡是新媒體載具,「但骨子裡是古典新聞學的老靈魂」,未來也會持續關懷社會每個角落,並期盼持續拓展深度報導理念,喚起公眾參與的關心。

     「客家深度報導」每年第一學期開課,修課學生多來自傳科系與人文社會學科系,學生在期末都須完成一個與客家族群有關的深度報導作品,學生作品不僅放入網站也集結成冊,名為「新客家人群像」,今年(105學年)的主題為與客家族群有關的社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