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06級畢製作品】「沒有名字的蛇」 揭開「魯蛇」的真實

記者/麻愷晅報導

     如今「魯蛇」一詞在社群媒體、新聞媒體頻繁出現,成為時下的流行用語。但「魯蛇」到底代表什麼?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文化意涵呢?交通大學(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傳科系)的大四學生吳和謙與陳緯僑,希望透過他們結合文字影像的畢業製作作品《沒有名字的蛇》,讓大眾能更加了解「魯蛇」文化的意義,藉此消除大眾對「魯蛇」的偏見。

     「如果有選擇,誰願意當魯蛇呢?」兩人認為無論是愛情、人際,還是社經地位方面的「魯蛇」,必是因為一些不公平的規則與意識形態,才導致生而不平等。即便是看似笑臉迎人,甚至以「魯」為榮的正向青年,或多或少都隱含對環境的無聲控訴。

《沒有名字的蛇》欲消除大眾對「魯蛇」的偏見。(照片來源/「沒有名字的蛇」提供)

     因此,《沒有名字的蛇》分為「實體書」與「影像創作」兩部分。實體書由吳和謙負責,透過文字分析魯蛇文化的脈絡與意義,導正大眾對魯蛇的誤解與偏見;亦希望讓大眾反思「魯蛇文化」背後所彰顯的社會問題,而不是情緒用事。影像創作方面則由陳緯僑負責,透過影片與圖文創作再現「魯蛇」文化,讓大眾在大笑的同時,也能有所反思。陳緯僑更表示,「這是一個很魯的專題,會有很魯的作品。」為了讓作品凸顯出「魯魯」、「廢廢」的感覺,影片的部分,便採用不專業的攝影師、演員,以及大而化之的剪輯手法。此外,他們也不分享影片和臉書粉絲專頁,營造出沒有按讚數的冷清感,呈現一個「魯」味十足的作品。

     而兩人在製作《沒有名字的蛇》的過程中,也曾遇過轉折。一開始擬定企劃書時,他們原把「魯蛇」定位成「愛情失敗者」,研究目標也希望從人際情感、傳播學方面調查。但過程沒有想像中簡單,也發現定位有誤,於是後來兩人便調整方向。透過影片呈現「魯魯」、有趣的大學生形,再現魯蛇形象;書中的探討更擴及至整個社會中的「魯蛇」,並以系統化的方式介紹。

    《沒有名字的蛇》在交通大學傳科系第十屆畢業成果展中將有更完整的介紹,該場次的時間為5月6日10點30分,於交通大學竹北校區客家文化學院發表。

《沒有名字的蛇》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serism/

交大傳科系畢展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TGrad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