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主修

本頁內容為最新版本之課程架構,僅供參考,各年級規範不盡相同,請以適用之必修科目表為準。各入學年必修科目表請到「教務處>課務組>課程資訊」查詢。
網址:https://aa.nycu.edu.tw/aa/ch/app/folder/2501

申請時程

開始受理:二年級起至延長修業年限最後一年第一學期上課開始日後第三週結束
前,經學生所屬主學系及加修學系同意,送註冊組登錄後即獲得修讀雙主修資格。
放榜日期:11月中旬

申請資格與應備文件

  1. 前一學期或歷年之成績名次排名:班排須在(含)25%以內
  2. 書面報告:內容詳述申請動機與個人特長等(2000字以內)

修課認定標準

需完成所有指定必修學分

科目名稱
學分數

[雙主修必修科目]

畢業專題(上、下)為傳科系學生畢業必修課程。由學生組成2-5人的團隊決團隊決定製作的主題,並透過學術論文及專題創作等方式呈現。每組學生由一位傳科位傳科系專、兼任老師擔任指導老師。畢製作品完成後,需公開展演。公開展演為一演為一系列整合知能的實踐過程,包括前期宣傳、專屬網站建立、作品展示、發表、外審老師講評、提交書面成果報告。

畢業專題(上、下)為傳科系學生畢業必修課程。由學生組成2-5人的團隊決團隊決定製作的主題,並透過學術論文及專題創作等方式呈現。每組學生由一位傳科位傳科系專、兼任老師擔任指導老師。畢製作品完成後,需公開展演。公開展演為一演為一系列整合知能的實踐過程,包括前期宣傳、專屬網站建立、作品展示、發表、外審老師講評、提交書面成果報告。

本課程主要的目的在瞭解當代網站的發展趨勢,學生除了建立網站設計的基礎概念以外,本課程中也將培養操作與應用網頁設計相關語法邏輯的基本應用能力。學生在本課程中習得HTML 標籤語法、CSS 樣式定義、響應式網站設定、JavaScript 入門和Bootstrap排版應用。學生在這堂課將會透過一步步跟著建立數個網站的方式,在期末產出個人專題網站。

課程目標:
1. 瞭解當代響應式網站開發設計的發展趨勢
2. 擁有網站設計開發的基礎技能
3. 結合網站開發與使用者經驗設計

這門課專注於探討媒體內容,並研究媒體信息如何被創造、傳播(傳播的過程)、接收以及其所產生的效果(傳播內容的效果)。學生將藉由這堂課得到關於如何能夠更有洞見並成功的創造與分析媒體信息的媒體素養。學生們將會學到許多相關理論及有趣的傳播效果。除此之外,學生將能夠分析、批判與評量媒體信息,並且能夠描述其信息對於個人及社會的效果。

課程目標
當你完成這堂課,你將能夠:
1. 熟悉媒體素養的各項原則並且能熟練地應用?體素養所需要的技巧與洞見,像是如何判斷信息的可信度與權威性的能力。
2. 描述傳播效果研究的科學根基、過去和現今這個領域重要的研究、以及其主要的理論。
3. 具有批判性的去衡量媒體研究中設計及資料蒐集過程是否恰當。
4. 應用研究結果於傳播效果研究中重要的議題(像是電影中的暴力內容還有電視中的羶色腥)
5. 評估廣告信息的效果,並考量像是刻板印象、身體形象等議題,以及對於孩童等弱勢族群的影響。

新聞採訪與寫作是數位時代的基本功,透過這門課程,我們可以聚焦在故事的影音書寫,並且透過影像產製的攝影、收音、訪談、寫作、言說、剪輯、後製,進行跨媒體書寫的練習。同時,這門課程也是有志從事自媒體創作的基本功。這門課前半學期的課程,將致力於學生進行影音產製的基礎;在後半學期將帶領同學企劃專題報導,主題可以涉及政治、財經、社會、生活等面向,對於有志從事影音新聞工作或是報導式影片製作的學生而言,這是一門以實務為主,理論為輔的基礎課程。

本課程介紹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概念,並引介媒體與傳播領域的量化與質性研究之方法論、理論典範及學術應用。本課程引介的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內容分析法、社會調查法、實驗法;質性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深度訪談、焦點團體訪談;並介紹傳播領域歷來偏好的框架分析,以及晚近時興的大數據與社群媒體研究方法。本課程目標在於建立同學對於當代媒體與傳播研究的學理基礎,培養同學規劃與執行數位與網路平台時代之新興媒體與傳播科技的學術研究能力。

本課程旨在介紹傳播理論中的批判與⽂化取向。我們結合理論與案例,理解媒體的內容生產、流通與消費三大面向。在媒體內容部分,我們透過類型生產,理解生產邏輯、再現,以及與市場和國家審查的張力。媒體的消費部分,學習閱聽人的理論概念、接收分析、粉絲文化。
透過閱讀、概念闡述、實例反思、同儕學習、⾃主研究等⽅式,這⾨課將引導學⽣理解、思考與批判各種傳播現象,並透過⼩組協作深⼊各種議題的討論。

人機互動學 (HCI) 課程將介紹使用者為中心設計 (UCD) 的基礎概念,並帶領大家探索HCI這個廣泛的領域。在這門課程中,大家會完成個人作業以及一個持續整學期的團體設計專案。本課程強調個人化、以經驗為主的學習方式,鼓勵與課程內容產生深刻的連結。

希望大家在這門課中不只是學習知識,而是能對HCI的本質、使用者為中心設計的運作方式、這些對生活的意義,以及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完成這門課程後,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對自身創造力的信心,並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UX設計定義,無論是對世界還是對個人生活而言。

和其他課程一樣,積極參與 是這門課的重要部分。由於教學方式著重於體驗式與主動參與的學習——像是課堂活動以及許多小型練習——投入與參與會對學習效果產生關鍵影響。

本課程為傳播與科技學系大一必修課。
以視覺溝通設計為主軸,旨在透過不同創意發想的概念、工具以及設計基本法則,
培養同學的設計思考和實作能力,並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完成小組及個人作品。

科技演進不僅型塑著我們的視覺文化,更改變了我們創作影像的歷程。各種新型創作工具,讓我們能夠輕易地創造出令人驚奇的影像與視覺效果。近年人工智慧科技的演進,更是開啓了創作的無限可能,大幅省去重複瑣碎工作歷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大一必修實作課,本課程重點將包括:1. 熟悉影像創作重要基本工具的操作以及相關AI功能與工具的使用並培養延伸應用能力、2. 瞭解影像設計與編排的基本概念與原則、3. 賞析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與視覺風格,對影像風格的營造有基本認識與掌握。課程內容將以講授和示範以及同學的實際操作練習所構成,並將針對隨堂習作遇到的問題提供回饋、進行討論。透過此課程安排,期能協助同學養成數位影像設計基本能力與敏感度,進而彈性運用此能力嘗試發展不同風格與媒材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