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級畢業成果展《幻夢維度》

不切實際的、不同維度的空間探索,像愛麗絲掉進了洞穴之中,我們在夢境中探索著未來的方向,因為這裡是像天堂一般的存在,正因為身處夢境之中,我們才有辦法自由表現真實的我們。114級的同學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構思、試錯、崩潰著讓作品一點點嶄露光芒,這是一個不身處其中不會理解如創業般的過程,將潛意識中的畫面投射到現實,那些幻想與真實之間的無線交錯,構成了屬於114級的夢幻空間。
展覽日期:2024-12-28 ~ 2024-12-29
展覽地點:華山文創園區中3館2樓拱廳




作品內容



#1 𝗣𝗨𝗡𝗖𝗧𝗨𝗠刺點
專案簡介:
「用刺進皮肉的視覺語言,織起藏在心中的反叛。」
〈𝗣𝗨𝗡𝗖𝗧𝗨𝗠刺點〉是一本市場少見,以概念攝影為主軸的時尚雜誌。透過豐富的服裝元素、時尚攝影的獨特視角,以視覺藝術手法詮釋抽象#四個關鍵字#概念並融合模特個人故事,講述與該單元關鍵字之間的共鳴及碰撞。
「原來我不是自己一個人」、「原來我的煩惱是這個」,在釐清和梳理內心的時刻被療癒、被振奮,這是一本屬於20代人的時尚雜誌!
團隊成員:袁婕晰、何柔昀、陳暐菖、錢品臻



#2 紐帶
專案簡介:
家庭是我們出生後的第一個團體,對社交行為和人際關係有深遠影響。
現今數位時代,青少年頻繁使用社交媒體,父母希望參與,但兒女常有所顧忌。
我們應創造一個雙贏的功能,滿足雙方需求,緩解兒女的顧慮,促進親子關係。
團隊成員:林瑋娸、王雅慶



#3 飲飲喝代誌:宗澔在哪裡?
專案簡介:
畢製提案的死線前一天,組員離奇失蹤啦!以尋找消失的組員——宗澔為契機,一場誤打誤撞的飲文化之旅就此展開。
本專題以「飲文化」出發,講述並體現「喝」is not just「喝」,而是人、飲料、場所的交互影響。故事中的畢製組員宣予、語柔、琮惠,在各種「喝的場所」邂逅、產生連結,本書期待讀透過漫畫故事與遊戲吸引讀者踏入喝的世界後,藉由文章加深對文化的認識,再利用互動與實作實際,體會飲文化在自己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團隊成員:曾琮惠、施語柔、陳宣予、張宗澔



#4 KARMA
專案簡介:「業」- 網路暴力 x 沈浸式體驗,是KARMA 團隊透過體驗設計,將網路暴力實體化,試圖將網路暴力受害者的心境與經歷,如實地呈現給參與者,希望參與者了解自己在網路世界中的小小舉動,都可能會引起無法挽回的憾事。
團隊成員:林昀臻、尹柔鈞、翁敏軒、繆杰倫、吳可瑜



#5 拜月老不要看小抄
專案簡介:
《拜月老不要看小抄》,一檔關於理想型配對的原創戀愛實境節目,十四位嘉賓將與自己的理想型對象,一起經歷一場精心策劃的約會體驗。
這檔節目不只關於七組嘉賓、七場約會,它由兩百五十份理想型資料、兩千四百位節目關注者共同組成,歷時八個月,從製作到發布,串流線上線下活動。
而這整個企劃只有一個目的——跟大家一起找出月老牽線的秘密!
究竟理想型條件代表了什麼?透過這些標籤化的條件,又會帶來怎麼樣的對象呢?
團隊成員:杜汶芳、蘇家芸、洪歆詠、鍾乙君



#6 Prism
專案簡介:
以穿戴甲微創業為主題,透過系列的穿戴甲設計呈現「Prsim」品牌理念。
品牌名稱「Prism」源自於三稜鏡的英文,當白光穿透過三稜鏡,在折射的過程中,會因不同折射角度分散成不同的顏色。受到三稜鏡的啟發,我們認為每個人都像是一道白光,擁有無限的可能,透過Prism穿戴甲可以成為任何色彩。
Prism穿戴甲以「每個人都有多彩多變的樣貌」為核心理念,連結多種不同的主題設計,並透過社群經營行銷系列穿戴甲,期望大眾能透過「Prism」的穿戴甲,找到屬於自己的色彩!
團隊成員:林家伃、林紫璇、周芝辰、陳詩韻、陳采亭



#7 奇檬子
專案簡介:我們將主角小檸檬帶入不同的生活情境與各式各樣的情緒主題,透過社群平台和大家分享情緒與心理學相關知識,除了一般科普性質的貼文、討論時事與深度話題的長文章、有趣的reels短片,還有超有趣的心理測驗等你來玩!如果你有煩惱⋯⋯奇檬子會聽你說說話,並且陪伴你渡過🫶🏻
團隊成員:鄧尹慈、彭譯萱、葉姸希



#8 一起趣遠竹
專案簡介:
提到新竹你會想到什麼?大部分的人對於新竹的印象只有風很大、房價高、美食沙漠等負面詞彙。
作為居住在新竹四年的大學生,對於新竹有著更為深厚的歸屬感及連結,也看到了許多在地不為人知、可愛的小角落,面對這座承載了我們喜怒哀樂的城市,我們希望能發揮所學,藉這個機會,打破大家對於新竹的刻板印象,向大家介紹我們眼中獨一無二的新竹。
新竹其實是富含歷史文化以及多元族群的地方,我們將新竹地方品牌化,並以社群及網頁的呈現方式,結合多媒材的運用,為大家規劃四條新竹一日旅行路線,打造專屬於遠竹人的一日攻略書,讓更多人知道,新竹不只有科技園區,舊城區的故事也值得你一探究竟。
團隊成員:黃榆禎、許安廷、趙禹、宇耘臻



#9 0579KU
專案簡介:
一趟不知道目底地是哪裡的路途、一些家庭相簿內的相片、一台屬於一個家庭的休旅車和一對有點沒話講卻又有點相似的父女,我試著用這些拼起我和爸爸之間空缺的對話碎片。
發動引擎、換檔、放煞車,我透過車窗的倒影在自己的身上看見了爸爸——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並不是需要一場真實的對話。
團隊成員:鍾芷芸



#10 重慶攝影輯
專案簡介:重慶攝影集,一個長期的攝影計劃,是我對我攝影與影像作品的總稱,涵蓋我在攝影與影像創作上的廣泛與實踐。此次展覽最主要的成果是名爲Anatomy of Gaze(凝視的解剖)的系列作品,本次展覽以攝影書為主要形式。
團隊成員:黃暘

#11 天天看日出
專案簡介:
《未完成的喜劇》是一部網路小說。
”恭喜。
您獲得了遊戲「神之棋盤」封測關卡的測試資格。現在將去迎接您。“
20XX年X月X日,六位少年少女收到了實境遊戲的參加邀請。
這份邀請不能放棄、不能轉讓,所有人意識到時已然身處陌生的建築。
隨著遊戲的進行,他們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願望與傷疤也逐漸被揭露。
他們為何要加入這場遊戲?
潛藏在遊戲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
終幕降臨之時,他們會迎來喜劇的結尾、抑或是另一曲哀歌?
團隊成員:卓卉薰、陳柏瑄
#12 當電子競技遇上教育體系:台灣校園電競文化研究
專案簡介:帶你走進台灣大學校園中如火如荼的電競世界,探討電競如何成為不只玩樂的存在,而是學習、發展技能和社交的新領域!透過深挖「自主、勝任、連結」三大動力,解剖學生們如何在學業和電競夢之間找平衡。不只是遊戲,電競正在翻轉你的校園文化,快點激發更多樣的學習與互動!
團隊成員:林聖恩



#13 四形之喚
專案簡介:在此單頻道錄像中,透過取樣機及合成器的音頻創作,將山、海、城市、村落做為四個篇章的主軸,以四種不同聲音的「形」去回應對於環境、人類與文明的呼喚作來表達主題「四形之喚」。此作品的四個篇章更為複雜且實驗性,結合真實樂器、實音採樣、合成器等多元的融合,藉由聲音、雜訊、影像的表演藝術營造出現實感使聽者身歷其境,也能透過自身的視角去感受在不同環境下的呼喚,創造不一樣的聆聽體驗。
團隊成員:陳威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