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級畢業成果展

107 級畢業成果展《寄夢樂園》

夢是一種微型意識,多一點的感性、少一些的理性;沒有夢想的方向性、也缺少白日夢的自主性。大學四年像一場夢,醒來即成現實;寄放一段長夢在想像的園地,積久即成樂園。

展覽日期:2018-05-18 ~ 2018-05-20
展覽地點:台北HAOHAUS好思當代藝術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3號)

作品內容

#1  畢業成果展《寄夢樂園》

專案簡介:團隊將此次展覽當成是其畢業作品來籌備,全權統籌策展事宜,並結合線上線下行銷活動,就是希望交大傳科系能被更多人看見。

團隊成員:彭書耘、陳昶安、沈慶柔、何家沂

#2  客靈感 Hakka Inspiration

專案簡介:「客靈感」是以「翻轉傳統、客家文化融音樂」為主題之互動式網站。山歌、唸謠和童謠是客家文化重要的一環,然而,年輕族群中了解客家文化和音樂者卻只佔少數,間接導致客家歌曲傳承困難。因此我們請教多位客家山歌長輩、錄製他們拿手的歌曲、保存最純粹的客家聲音,以此提供音樂創作者更多靈感與素材。此外,為了讓更多人聽見客家歌曲,我們更將傳統山歌、唸謠元素融入流行音樂二創,創新但不失真,帶領聽眾發現客家音樂的多樣貌。

團隊成員:黃佳俐、凃易暄、王韋翔、鄧涵文

#3  獨家機密:翻轉扭思 The Scoop Chaser

專案簡介:《獨家機密:翻轉扭思》是一款以新聞媒體為主題的派對型桌上遊戲,玩家必須扮演TNEWS電視台的記者,根據自己手上的機密任務和獨特的角色技能,各憑本事搶到獨家,成為最佳新聞記者!在遊戲中,玩家不僅可以體驗記者發稿搶獨家的忙碌生活,更需要仰賴高超的遊戲卡牌管理技巧阻止對手獲勝,是一款兼具遊戲性與故事性的桌遊!

團隊成員:劉以寧、王廷瑄、陳昱彣

#4  達陣那條線 Rugby Documentary

專案簡介:「達陣那條線」是一部關於橄欖球的紀錄片。相對於棒球、籃球等,橄欖球在台灣算是較少人關注的運動,但在橄欖球圈裡卻有著強大的凝聚力。究竟橄欖球和美式足球有什麼不同?台灣有人在打橄欖球嗎?跟著乱集團一起走進橄欖球場,從老、中、青三代球員身上看見拼勁、堅持、態度,和傳承。

團隊成員:陳奕璇、范晨星、卓業軒、張博倫

#5  找一種感覺 Feeling Of Circus

專案簡介:將「方式馬戲」及相關藝術家的日常對話,與排練情形如實記錄。以三位主要演員的人生故事錯縱交織,同樣都以馬戲為生活,但不同的處事角度,將帶出不同的人生觀,並訴說台灣馬戲的種種事物。較為特別的是,本片將打破一些舊有的紀錄片形式,增加戶外拍攝的美學畫面,藉以提升整部紀錄片的美感,呈現出馬戲之美。

團隊成員:凃湘羚、張芸瑄、郭宜婷、林宥成

#6  幸運小鎮

專案簡介:幸運小鎮,其實就是地球的微型縮影。如果人們繼續對環境污染視而不見,恐怕將為自己、為土地帶來更多傷害。讓我們跟上小男孩的腳步,勇敢正視吧。

團隊成員:林孟盈、曾婕茵、王羽庭、范瑀真、魏若芸

#7  異能境界-叛亂之子 The Rebellious

專案簡介:異能境界,一個末日世界的帝國,階級制度與變種人集權,是否能帶出人性善良的一面?地位的懸殊與能力差異,純真的友誼是否還能存在?小說主軸為男主角詹姆斯的經歷,講述一個底層社會青年在不同環境所面臨的心靜轉折,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有最純真的信念。

團隊成員:張芳語、鄭懿君

#8  她的模樣 Strong Berry

專案簡介:她的模樣,也可能是你的模樣、我的模樣,面對過於龐雜的體制壓迫,沉浸在無可逆轉的社會現象中,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被吞沒,還不想對這個社會認輸,所以個性不同的四個人組成了STRONG BERRY,想要透過音樂和影像向世界宣告點什麼。於是,《她的模樣》專輯計畫啟動!

團隊成員:李瑞彥、王沛軒、段定語、張巧宜

#9  手機遊戲內容設計與要素對使用者消費行為之影響─以收集型卡片遊戲為例

專案簡介:手機遊戲,在近年成為全球業界目光焦點。它帶來的龐大商機,讓全球成千上萬的遊戲開發團隊紛紛投入製作,現今手遊市場的遊戲數量也是以爆炸性幅度增加。但在這片遊戲汪洋中,真正受到廣大玩家歡迎、在市場上獲利的遊戲其實非常之少。手遊市場大餅被熱門遊戲佔去絕大部分比例。究竟這些遊戲如何成功?本論文選定了「收集型卡片遊戲」為切入主題,觀察玩家在消費上的考量與習性,以及一款遊戲在設計上,哪些部分最為玩家看重。

團隊成員:何肇耕

#10  再生在身 Regeneration

專案簡介:如果環保概念只是隨便說說,那它就只是一個名詞,如果男女老少可以仔細想想,那它或許是一個希望。我們期許用文字佐綠意,圖像染山林,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體會到環保議題的重要性,再生不只是一句口號,因為在身是一種責任。

團隊成員:韓舒容、朱倫君、邱琨皓、何書馨

#11  少年小光

專案簡介:這是一個由愛生恨的故事,最親的人總是傷害最深,然而我們總把情緒藏心底,千迴百轉又繞回原點。當深信不疑的事出現裂痕,是該繼續一無反顧還是否定過去的自己?不知所措的遷怒是成長的歷程,小光徬徨奔跑,伴隨原創配樂和流露影像中的幽微情感,你我都在逃避中找尋更好的回歸。

團隊成員:林芃蕙、洪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