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婕恩
2025年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畢業典禮已在 6月7日(六)於客家學院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由傳播與科技學系暨碩士班以及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與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的同學們一同共襄盛舉,為大學生活劃下句點。
畢業典禮隨著簡美玲院長上台致詞,正式拉下序幕。院長首先提到這屆畢業生的特別之處,強調同學們是陽明交大合併後的第一屆畢業生,在入學時正值疫情,而畢業後正面對AI迅速發展、國際局勢動盪的時代。她並表示,在這樣不確定的時代裡,日子不再必然地安靜美好,大家如何保有初心、穩穩前行,是很重要的事情。
與此同時,院長以「生成式AI」作為時代關鍵字,提醒學生這項技術雖帶來便利,也伴隨諸多挑戰與課題。在這樣快速變動的環境中,如何自處、掌握自我定位將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題。她也鼓勵學生善用AI所節省的時間,培養更深的閱讀力與書寫力。
同時身為金曲獎歌手、詩人和畫家的羅思容女士,為今年畢業典禮的特別嘉賓。她以「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作為開場,強調對生命根源的探索,並分享使用母語(客家話)和社會對話的過程。
同樣身處於動盪的時代,她提到她的父親,詩人羅浪,以及他當年在失語禁聲的年代,因為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寫下的〈白雲之歌〉。她以這首歌作為代表,親自演唱,祝福所有後生人,都有個光明且充滿希望的生命之路。
在撥穗儀式環節,碩士班與學士班的同學依序上台,由教授們為同學撥動畢業帽上的流蘇,象徵學業完成,也乘載著肯定與祝福。

回憶起在傳科系的生活,畢業生周芝辰分享:「這四年來我遇見了許多很棒的朋友,也共同完成了很多事。像是在系上社團Loha Studio完成了畢業歌,也跟虛擬攝影棚的夥伴製作節目。 」而被問到最值得回憶的事,她特別提到在客家學院的生活氛圍。「客院是個很放鬆的地方。無論是教授、同學還是學弟妹,大家都有緊密的情感。在草地上聊天、討論課程,或分享彼此感興趣的議題,這些日常對話即是最珍惜的事。」
面對畢業,傳播與科技學系的畢業生繆杰倫坦言,對他而言,大學畢業是個重要的分岔點,也是令人焦慮的轉折期。每個人對於繼續攻讀研究所,還是直接就業的各種選擇,在人生的時間軌跡裡有了不同節奏。他也特別提到,無論在大學期間或未來人生階段,都想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接觸不同事物,持續增廣見識、累積人脈。
典禮到了尾聲,傳科系畢業生代表宇耘臻上台致詞。她分享,大學四年學會了三件大事:為選擇負責、為未來規劃,還有如何在最後一刻交出作業。「就像這份講稿一樣。」一句幽默的開場引來全場笑聲。身為畢業生,她提到,她站在這裡是為了感謝。感謝系上助理的全力協助,為許多瑣碎的疑惑給予解答,還有教授們的授業與陪伴,在迷茫時提供支持。致詞最後,她有感而發地說道,四年一眨眼過去,無論是成就感還是挫敗感,都感謝四年間陪著彼此成長的大家。這次畢業是道別,也是開始,她祝福大家的帶著交大的底氣,傳科的溫度,勇敢地踏上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