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陽明交大傳科畢展《肝掰》最終日,為一年的努力不懈乾杯!


圖片來源/周家立 攝

文字來源/翁思懷 台北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下稱陽明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下稱傳科系)111級畢業成果實體展《肝掰》台北場於富有歷史風情的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最終日(12/19)陽光明媚,入口看板前的拍照人潮和參觀者絡繹不絕。

《肝掰》為期三天的台北場活動由《小農大代誌》與《異遇》兩組團隊壓軸,帶給現場來賓充實的成果發表,並在下午3點順利畫下句點。

《小農大代誌》四處走透透,探訪4位半路出家,脫離上班族生活轉身擁抱土地的小農們,關注他們如何勇敢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與轉換跑道後的生活樣態。團隊將扎實的田野調查轉化為繪本和紙娃娃,透過主角「小滿」的視角敘述小農們多采多姿的故事和人生哲理,並融入親子共讀以及食農教育的概念,為繪本增添互動性。《小農》也同時策畫了影音與社群內容。收錄小農們的生活紀錄,還拍攝小農攜手團隊成員一同烹飪自產農作的料理短片;從農民生活發想,利用Instagram限時動態帶給傳統農民曆和節氣故事新的樣貌。團隊成員劉凡瑜表示,這幾天展覽收集了不少回饋,上架集資平台前會為更好的成品努力。「我們了解到大眾比較喜歡的字體跟紙張材質,希望在正式推出前能再精進繪本整體的質感。」

《小農大代誌》團隊與指導教授戴瑜慧、傳科系主任黃淑鈴合照。

《異遇》團隊由兩位緬甸留學生與一位台灣學生組成,用一系列podcast與文章乘載「異鄉人相遇的瑣事」。這個取材廣泛的作品,涵蓋各種身分的在台東南亞人。團隊成員在節目中不僅帶出僑生在疫情警戒下鮮為人知的生活轉變與經濟困境,也探究來台移工與仲介之間的衝突、現行制度缺失與移工群體爭取自身權益的行動。過程中《異遇》探悉「南洋姐妹會」舉辦演講、活動並推動修法消除台灣社會對新住民的歧視,促進族群文化融和的歷程。同時,透過訪問在台緬甸人組織如何勇敢站出來聲援經歷軍事政變與暴政的家鄉,發起募款、遊行甚至社群媒體上的串聯活動,在海的另一端支持緬甸的改變。《異遇》從內部角度引出外人難以得知、細微又深刻的內情,呈現在台東南亞人生活的千姿百態。

《異遇》團隊與指導教授戴瑜慧、傳科系主任黃淑鈴、外審老師歐子綺在畢展攤位合照。

閉幕典禮中,擔任111級導師的陽明交大傳科系陳維平老師鼓勵參與畢製的同學們記住這一年多的經驗,「最重要的是傾聽別人的想法,同時不忘記自己的初衷。」並期許同學們能繼續說自己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後,《肝掰》畢展總召陳瑋感謝來賓包容細節規劃的不周全,並感謝參展同學一起持續努力到現在。「這一整年我們為了畢展花了很多心思,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做到滿好的成效!」

 

外部連結肝掰官方網站|https://dcat111.tw/

肝掰 Facebook粉絲專頁| 交大傳科系畢業成果展

肝掰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catgrad111/?hl=zh-tw

陽明交大傳科111級畢業展覽《肝掰》展期:

台北場 12/17(五) – 12/19(日) 09:00-18:00 剝皮寮歷史街區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3 巷)